为深入贯彻落实“三全育人”理念,深化家校协同育人机制,学校于2024-2025学年社会实践学期全面推进学生家访工作,通过精准帮扶、长效沟通等举措,搭建家校共育“连心桥”,推动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频共振,为学生全面成长注入新动能。
专业赋能,生涯导师助力成长规划
学校引入生涯导师全程参与家访工作,依托生涯导师力量,组建“各系党总支副书记+辅导员+生涯导师”家访团队。在家访中,生涯导师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和学生个性特质,为家庭提供学业规划、职业选择等专业指导。机电工程系针对技能型学生家庭,定制“职业资格证书备考路径图”;建筑管理工程系为创业意向学生对接校企资源,搭建“家庭—学校—企业”三方共育平台。通过统筹各方资源,学校将家访延伸为生涯教育的“前置课堂”,助力学生明确发展方向。
创新形式,多维互动打破时空壁垒
针对学生分布广、需求差异大的特点,学校构建“线上+线下”“群体+个体”相结合的家访模式。通过云端家长会、专题直播课等形式,覆盖全体学生家庭,传递学校育人理念、人才培养特色等;针对重点学生群体,开展“一对一”入户走访与线上深度访谈,形成“一生一策、精准施策”个性化支持方案。本次社会实践学期共计线上家访889人次,实地走访34人次,邀请家长来校访问3人次,实现重点学生群体全覆盖。
深度对话,从“问题反馈”到“成长赋能”
学校着力打破传统家访的“单向输出”模式,倡导教师以“倾听者”“同行者”角色,与家长共探学生成长的“堵点”与“亮点”。在家访某位因家庭变故导致学业下滑的学生时,辅导员、生涯导师与家长共同制定心理疏导计划,帮助学生走出心理阴霾,重拾学习信心,在与家长交流中,认真倾听家长心声,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和策略,将家访从“事务性工作”转变为“育人共同体”建设实践。
学校以社会实践学期为契机,通过机制创新、专业协同、情感共鸣等方式推动家访工作走向纵深,让教育温度从校园浸润至家庭,从学业成长渗透至人生规划。学校将继续坚持“以学生为中心”的教育理念,不断创新家访工作形式和内容,持续推进家校共育工作,为学生成长成才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。
